国家级新区建设发展系列报道之十六:先行先试 积极探索 哈尔滨新区努力实现转型升级创新发展
| 招商动态 |2016-11-10
国家发展改革委按:国家级新区(以下简称“新区”)是由国务院批准设立,承担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任务的国家级综合功能区,在带动区域经济发展、引领全面改革开放、推动体制机制创新、促进产城融合和城乡一体发展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截至目前,国家共批准设立18个国家级新区。面对经济发展进入新常态的新形势和贯彻落实新发展理念的新要求,2015年以来,各新区勇担使命,锐意改革,大胆创新,保持了经济良好发展势头,探索形成了一批体制机制创新的好做法好经验,向社会传递出经济向好、稳中有进的积极信号,成为区域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新示范,为全国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作出了积极贡献。
为进一步促进新区健康发展,近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在重庆两江新区组织召开了第二次国家级新区工作经验交流会暨新区工作推动会。现将会上各新区提供的工作进展材料摘编刊发,供大家交流和参考。
国家级新区建设发展系列报道之十六:
先行先试积极探索
哈尔滨新区努力实现转型升级创新发展
2015年12月,国务院批准设立哈尔滨新区,成为全国第16个国家级新区。哈尔滨新区是以突出对俄全面合作为特色的国家级开发开放新区。新区批复后,紧紧围绕国务院确定的“中俄全面合作重要承载区、东北地区新的经济增长极、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示范区和特色国际文化旅游聚集区”发展定位,立足现有基础,努力实现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新区开发开放初见成效。
一、着力三项改革,推动“大政府”向“小机构”转变
哈尔滨市着力探索创新经济功能区管理体制,推进新区范围内三个国家级开发区与三个行政区深度融合、一体化管理,将三个行政区(开发区)党政工作部门精简60.3%。组建了15个经济功能区,专事招商引资、产业培育、企业服务等经济职能。推行非行政许可审批全面清零,成立行政审批服务机构,统一办理审批事项。推进跨部门、跨领域综合执法和系统内综合执法改革。
二、发展三大产业,推动产业项目集聚向产业集群构建转变
改造升级“老字号”,深度开发“原字号”,培育壮大“新字号”。大力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积极探索老工业基地转型发展新路径。重点落实好哈飞直升机、蟒式全地形车等项目,以装备制造业为基础,努力打造成千亿级产业集群。发展壮大百威英博、九三粮油等食品深加工企业,大力发展名优绿色食品,努力打造千亿元级绿色食品产业。不断培育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产业。系统谋划生物医药、新材料、旅游文化时尚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
三、打造三个组团,推动空间分散布局向功能集合再造转变
依托松北、平房、呼兰3个行政区和哈高新区、哈经开区、利民开发区3个国家级开发区,积极探索“多规合一”试点,推进统一规划平台建设,以规划引领新区各功能组团建设,打造松北科技创新组团、哈南现代制造业组团和利民大健康产业组团。推动空间分散布局向功能集合再造转变。
四、完善三大体系,推动传统产业园区向创新产业园区转变
充分发挥黑龙江省和哈尔滨市高校聚集、人才密集、成果富集优势,完善科技研发体系、政策扶持体系和融资服务体系。探索建立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支撑新体系,提升新区综合竞争力。
五、深化三个创新,推动传统发展模式向创新发展模式转变
务实深化协同创新体系建设,大力推进新区投资与服务贸易便利化改革创新,全方位推动新区招商引资各组团协调联动机制建设和产城融合发展,提升新区服务中俄全面合作的发展能力。推动服务贸易创新,开通哈俄货运班列,进一步扩大对俄开放。推动招商引资模式创新,探索实施市场化招商方式,有偿委托第三方招引重点项目,打造专业化招商队伍。推动产城融合发展创新,为吸引留住人才和产业技术工人提供宜居宜业环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