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城,你慢些走!
| 招商动态 |2018-10-09
纺织城自从1953年投建后,至今走过了60多个年头。
当年,纺织城似风姿卓越女子成了白鹿原下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吸引着城里人的眼球。你站在白鹿原高处远眺,孕育远古母系氏族的浐河在塬下流淌不息,纺织城依山傍水似一条宽宽的绿廊。
一排排整齐的纺织厂房特有的采光屋脊伸出树尖,隐约可见掩映在树丛中稀疏的楼房屋顶,怎么看它都有几分田塬风光魅力。白鹿原上一片片麦田将它揽入怀中,毗邻的枣园与苏家营两处农庄的袅袅炊烟给它披上一层乡村薄纱。
你漫步纺织城街道中,宽阔的水泥马路,绿荫如盖的人行道,临街一溜方便顾客购物消费的平房店铺,氤氲着城市工业气息的文化场所,相继跃入眼帘。你不由得感叹这里的山坡、河流、田地、绿荫、工厂、楼房、市井竟是如此相宜,构成了一幅亦城亦乡的恬静怡然都市画面。
这就是我孩提时代眼中的家园。
这里沉淀了一切喧嚣和繁华,托浮出都市没有的清静。不要说纺织城的人生活无不倍感优悠,就是纺织工人也感受到一番情趣。
当纺织工人从轰鸣紧张忙碌的厂房走出时,满眼的雪白棉花世界霎间变成一片葱绿,扑面一股清静细风,神清气爽顿将劳累轻轻抹去。
我上中学去纺织厂学工劳动时,捕捉到了这种感觉,真的很喜欢很难忘。后来我当了一名纺织工人,这份情愫愈浓不减,自己都说不清缘故于何。
我心中眷恋的家园,犹如人生般从幼童、少年、青年走到了中年,如今步入垂暮。纺织城的苍老之快,似乎令人始料不及。
其实早在十几年前,那条浸透着浓郁城郊味的街道在人们不察觉中一点点发生变化。商品市场的经济浪潮席卷了经历30年风雨的临街店铺,位于纺织城生活中心的三厂菜场、餐馆、商店、煤店、肉食店、粮店和四厂的菜场,一个个的从人们的视线消失。那些方便市民生活的药铺、裁缝铺、修车铺、修表铺小门面,也随之无影无踪。
最具有田园特色的纺织城商场和享有赞誉的“一间楼”泡馍馆最后的消失,成了告别旧家园的句号。当一栋栋新型商业高楼从马路两旁冒出来后,宽阔的纺织城街道被挤的狭窄,头顶的天空缩小了许多。似乎纺织城几代人踩磨出感情的街道忽地翻了个身,变成了一幅陌生的脸庞。
就这样,独特的城郊市井生活,被时间一点点远远地抛到奔流向东的浐河里。
人们脑袋里第一次注入现代化这个词汇,就是从感受高楼大厦开始的。
看到市场经济带给纺织城从来没有过的崭新变化,让感受到现代生活的人惊喜如狂。在物质欲望的驱使下,俱乐部、影院、戏台、图书馆、灯光球场、足球场、兵乓球室等文化场所,一个一个被拆掉,盖起了商业大楼。
不知人们在追求更大的物质生活享受时,可记得这些支撑着纺织城人精神世界的文化场所,曾在“自然灾害”和“文革”中给过物质生活贫瘠的纺织城人带来的莫大慰藉。物质海洋淹没了文化绿岛,不能不说是一种悲哀。
几十万人口的纺织城没有文化活动场所,岂不是人们精神世界的沙漠出现,难怪人们不得不守候在电视机前或钻进电脑里了。
高层建筑毋疑是改变城市的怪物,它可以将一个落后城市焕然一新,也可以毫不留情的摧毁一个古城。人口爆炸般的增长,助长了高层建筑物的疯狂衍生,闲置的花园遗址,空荡的休闲场地,健身活动的操场,陆续出现了高层住宅楼群。
到了本世纪初,偌大的纺织城已找不到一块空荡的场地了。更有令人不想看到却早有预感的事出现了,最能够代表纺织城特色的国棉三厂住宅小区,那种花园布局的青砖红瓦小二楼开始拆除。
我出生后一直到结婚成家都是在小楼里度过的,搬离时缱绻难舍,看到它夷为平地更是无尽惆怅。小楼一座座在消失,现在所剩寥寥无几。孤零的小楼灰头灰脸的默默看着新楼的崛起,无奈等待着同样命运的降临。
一位在外地工作的发小对我说,回到纺织城已认不出自己的家园了,不知道自己在那里。是啊,同感的人何止他。
据说,这种厚实的老楼用个上百年是没有问题的。上世纪九十年代,我在欧洲几个国家看到类似砖瓦老楼保存至今依然使用,脑海闪出个一个想法。
如果采用招商引资的办法,将国棉三厂花墙内的住户迁出,设计改为一处综合性休闲场所。花墙内的建筑风格与布局不变,四个矩形村修缮后改为酒店公寓。每个村中的空地是别有情趣的景观。有垂勾泛舟的一片湖水,有植物园般的花园,还有假山亭阁和曲径长廊。单身宿舍改为中、西餐厅、健身房、棋牌室。两栋厂领导小楼改为酒吧和咖啡屋。
适逢陈忠实的巨作《白鹿原》轰动全国,此处冠名“白鹿山庄”肯定会有意想不到的效果。记得城北“渭水原”建成时,曾与主人邂逅,说过自己的想法,他很感兴趣。最近《白鹿原》电影公映后,就有人鼓噪在白鹿原上新建山庄,可见这块留有历史与文化足迹的土地上有值得思考保留的东西。如果当年有识人士鼎力之举,保留的不仅是一片老建筑群,还有浓缩一段历史记忆的纺织城,恐怕纺织城是另番情景了。然而没有如果只有结果,一切成为了过去,令人唏嘘不止。
当纺织城面貌日新月异时,纺织行业却在愈趋下滑。
曾几何,纺织城作为西北地区最大的纺织工业基地,工业总产值几乎占到全省工业总产值的14.5%,是全省第一大行业和第一利税大户、创汇大户。纺织城不仅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为国家经济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即便是在上世纪80年代,纺织城依然显示出强大的优势。
进入上世纪90年代中期后,纺织行业的设备陈旧、产品落后、创新缓慢、负担沉重等国企综合症慢慢地将纺织行业从巅峰拖下谷底。
我们欣喜西安纺织工业走向明天的辉煌时,也扼腕长叹纺织城的命运。纺织城因纺织工业而得名,随着纺织城工厂东迁新区,纺织城将走完生命的历程。在这片土地诞生的是经过改造和新建的大型商业居住城,等待它的是一个新的名字——东城,纺织城与纺织城人只能留在历史掀过的一页中了。
纺织城是生我养我的故园,那里有我儿童的金色梦,有我少年的激荡岁月,飘荡着我的青春之歌,这块土地留下了我人生最美好的时光和最美好的情感,我格外眷恋。
时间巨人的脚步越来越近,故园越来越远了, 慢慢缩紧成一个词语, 一个缠绕在心头的回忆。以后只有夜静月圆时轻轻地辗转, 才能回到遥远的故园中徜徉。
长
按
关
注
解锁更多精彩内容
魅力席王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