著名企业家的“西安招商引资8条建议”,值得全国各地招商人一起深思......
| 招商动态 |2018-05-10
近日,西安市委中心组举行学习报告会,邀请了著名企业家、市政府经济顾问陈志列作《对西安追赶超越的做法和建议》专题报告,报告中提出了对西安招商引资等多方面的重磅建议,这对各地招商引资、经济发展具有广泛借鉴意义,为此,我们将这份报告进行整理分享,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三大抓手:以商招商、科教、军民融合
1987年我第一次来到西安,进入到西北工业大学读书,毕业后去了北京,后来又到深圳创业。对于我来说,西安也算是我的第二故乡,对于这座城市我确实很有亲近感。其实毕业后我也经常会回西安,次次都有新感觉。但去年西安的变化最大,这让我很吃惊。西安开展的‘烟头革命’‘厕所革命’‘行政效能革命’三大革命,加上政府不断优化的营商环境,对于我这个商人而言是个很好的商机,我们愿意到西安来发展。西安不能满足于现状,应该迸发出更强的干劲,激发出大家想干事创业的激情。另外,西安也要尽可能地留住人才,为这座城市下一步转型升级、创新发展提供人才支撑。未来几年,西安会有非常大的发展,我们也愿意借西安大发展的机遇,加入到西安城市发展中来,在西安投资、建设,为西安作贡献。
1、政府要全力支持以商招商,并严格把关!
地方政府最有效的招商方式并不是招商局,以商招商才是最有效率的招商方式之一。举个例子,去年南方某省的省会城市破天荒地成为该省招商引资第一名,秘诀就是由一个行业领军企业以商招商引进企业,在该市前10名重点引资项目中,通过行业领军企业招来的就占4个,还有两家行业知名大企业已经达成明确意向。
以商招商和政府招商的差别有很多。具体来说,以商招商对企业和行业的了解程度达到100分,政府招商只有20—50分;在交谈的对象上,以商招商实现了产业链上下游一起来,政府招商是和单个企业谈;以商招商显示出来的优势是行业龙头以身示范的效应,政府招商则是区域间比拼;与企业交流过程中,同行显然更加专业,政府招商则相对不专业,同时,以商招商的针对性能直击企业需求痛点,政府招商相对具有盲目性;最后,在招商条件商讨时,以商招商能做到整个园区企业只谈一个条件,政府招商则需要一家一家企业谈条件,更耗时耗力。
去年以来,西安的招商引资活动就十分有效。梦回长安、工程十杰、硬科技大会、西商大会、西安年·最中国都是十分有效的手段。这些活动给很多企业家创造了一个到西安看看的机会,行业大咖们通过走进西安、了解西安、感受西安,亲眼所见所闻形成了最直观的判断。比如今年春节,我邀请了9位深圳企业家到西安过年,卖酸汤水饺的一位普通老板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让企业家们感到陕西人的热情和豪放。结果既出人意料,也在情理之中。他们问我,来西安投资怎么样?我回答这我不好说,但是我投了。9位企业家也纷纷表示要来西安投资。
我建议政府对以商招商支持和把关,政府对以产业链生态方式整批聚集进入园区的企业提供一视同仁的优惠支持。因为西安有基础、有可能,在中国内陆地区成为民营高科技企业聚集和扎堆并占经济总量大的城市,西安将会创造更多奇迹。
2、发展军民融合,先造就民营军工企业聚集地!
军民融合已经上升为国家战略。在这个大时代背景下,西安的历史机遇在哪里?民营企业在军工领域可以有很大作为。举个例子,全世界知名手机厂商摩托罗拉的起步就是源于美军的通讯需求。同样,英特尔公司从零做起到发展成全球行业翘楚,也是在美国军民融合发展过程中抓住了时机。军方需求极大地催促了民营企业的跨越发展,也造就了很多我们耳熟能详的知名公司。
陕西西安具有非常雄厚的军民融合资源,但如何把这些资源优势发挥出来?还需要站在新的视角去重新破题。西安国营的军工单位是西安的存量,那谁是增量呢?我认为,民营军工企业有可能在地方政府政策的驱动和支持下,给当地的GDP税收带来增量的发展,这是西安军民融合发展的机遇,造就民营军工企业聚集地。
如果民营军工企业在某一个城市的聚集量能够达到相当数量的话,这个城市一定是中国军民融合第一高地。我观察到,目前全国拿到军工四证的民营企业有1873家。本土培养一家民营军工企业的过程是漫长的,因为四证要拿齐基本上是两年到三年的周期,很难跨越这个周期。如果转变视角,让全中国拿到四证的1873家其中更多的优秀民营军工企业短时间内聚集西安,将为西安带来广阔的发展空间。
3、借鉴深圳6字经验,把科教资源转化为有效GDP!
1993年,我在深圳创办了研祥高科技控股集团。2016年,研祥集团的年销售额已经达到322亿元人民币。研祥集团的快速发展,得益于深圳的一系列给力政策将科教资源更有效率地转化为GDP、税收和高端就业。
深圳2017年的GDP是西安的3倍,全口径财政收入是西安的6倍,地方财政收入是西安的5倍半,我认为深圳的一些做法完全有可能也在西安落地。深圳有四大支柱产业,第一大就是高科技产业。今天深圳的民营企业,尤其是民营高科技企业是中国所有城市里面体量、数量最大的。深圳只有两所大学、6个研究所,却创造了巨大的财富,这充分说明深圳的创新和成果转化在全国首屈一指。
深圳市有很多政策亮点。他们把民营高科技企业扶起来,总结了官、产、学、研、资、介六个字,六个缺一不可,官要打头,这是深圳的经验。我把它细化为8条。一是完善的‘成果孵化——产业应用——规模发展’体系;二是鼓励企业牵头、产学研用的‘产业链+创新链’多重创新;三是构建面向全球开放的人才集聚环境,提出‘来了就是深圳人’的口号;四是强化创新创业创投创客‘四创联动’;五是提升知识产权创造、运用、保护、管理和服务能力;六是推动跨区域、跨领域、跨机构的技术流通与转移转化;七是吸引国内外优秀的研究团队,快速进行产业转化;八是打造多元文化城市。
深圳具有自身优势,民营经济占了97%,这是关键原因。深层次原因在于,民营企业是百分之百从体制上解决了激励问题的企业。同样的扶持政策,对不同激励机制的企业,效果相差太大。政府可以通过好的政策和做法刺激民营企业的快速发展。比如官打头位,深圳一直很重视民营经济,始终坚定不移地扶持本土民营高科技企业。从上世纪九十年代初期就立了规矩:历届政府坚定持续地支持本土高新技术企业,在1995年就评出了深圳市民办科技企业30强。
在城市宣传和招商引资过程中,深圳始终注重口碑营造。城市要吸引投资者到这里来,怎么吸引?要靠口碑,给所有创业者留下“不排外”的印象。同样,成都也有自己的城市口号“一座来了就不想走的城市”,和“来了就是深圳人”有异曲同工之处。那西安的城市口号是什么?这是一个很值得思考的问题。
西安的科教资源十分丰富,如何发挥后发优势弯道超车?我建议,西安应该大力扶持民营高新技术企业。当今民营企业发展的最大障碍是产权保护不力。比如,对国企和民企同样出现的职务侵占,判决结果却截然不同。西安可以从知识产权保护和私有财产保护破题,争取在民企的产权保护方面走在全国前列。
二、点石成金,为企业家开了哪些药方?
陈志列接受了与会企业、政府领导等的提问,回答点石成金,寥寥数语解开发展的困局。这些问题在各地都是普遍存在的,对各地招商人员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4、政府应为企业家搭建交流平台!
问:我是西安青年企业家代表,向培养自己的大西安致敬,希望西安能把荣誉的“大红花”戴到我们这一批创业小伙伴中。
答:我觉得西安可以让有一定成绩的企业家,可以结对子,一年两次就行,多交流一下,我们在某些行业有一些经验,大家有一个机制,市政府可以来搭建,据我所知,是非常受像你这样创业不久的青年企业家欢迎的,如果有机会,我愿意跟你结个对子!
5、让优质民营军工企业到西安刺激国有军工企业
问:刚才听了您的讲座以后,感触很深,启发很大,特别是您提出来西安要大发展,要实现追赶超越必须大力发展民营高科技企业,这一点对我确实启发很大,我就有一个问题,西安军工资源优势很明显,但是对于民营企业的带动作用不大,我们应当采取什么措施来让军工资源推动民营经济快速发展?”
答:如果我没理解错的话,你是指西安国有军工企业有优势,我刚才说过了,西安的国有军工这个行业能够受你地方政府刺激的可能会让你失望,原因我刚才也说过了,真正刺激他的绝对不是地方政府的什么政策,而是在全国的优质的民营军工企业到西安来能刺激他,刺激完以后,他们两个混合,他出技术,这边出资金做市场。
6、发展深度军民融合,企业可以面对面问部队的需求
问:我们基地是航空城,在阎良,军工一家独大,但是也有60多家民营企业拿到军工四证,但是只能进入二、三级配套,进入不了一级,现在我们在做军民融合工作中遇到一个问题,就是民营企业想进去但是当地的国营的军民融合单位受到大军工集团的制约非常大,自己自主决策权利非常低,甚至权限非常小,但好多双方都看上了军民融合项目,没办法执行,另外还有一个受军队采购体系的限制,有些民营企业很难直接进入到部队这个采购体系,关于军民融合不管是军民融合还是深度军民融合,这两个都没有破题,您能不能给我们一些建议和启发?
答:首先您这个问题非常专业,您的第二个问题,民企甚至是地方军工企业对部队的需求不了解,这是历史问题,而且也是很难完全解决的问题,所以我们这次产业链一起来,企业会有军人出现,西安当地的企业可以在那面对面问部队的需求,这方面是得到了许可和支持的。第二个问题,我建议先从民营军工企业破题,部队就是这么做的。
7、优先发展全产业链模式
问:我们未央区也是西安军工科技企业的一个重要承载地,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就是中国航发、西安航空发动机公司,去年我们按照永康书记的指示也是和西航公司在开展军民融合,我们打造西航军民融合产业园,而且也有了一些很好的起色,围绕航空发动机它的下游产业一些民营企业开始聚集,我想请教您我们怎么发挥航空发动机这个产业链长、聚集度高这样的一个特色,能够实现真正的军民融合,从而能够促进我们区域产业转型升级,提高聚集地?
答:区长的问题我很敬佩,航发是我们整个国家的一个短板,航发在您那有这么大的主力,我觉得对于你一个区来讲,确实航发的产业链很长,要是民企与你做一样的航发,这个不太会是近期的事,既然产业链长,其实高科技也不见得每一家公司都是要研发制造打品牌,这种公司还是少数,我觉得其实大部分可以分工,我觉得高科技服务业的比重很高,建议往这个航发整个产业链上面发展,就是这个服务业。德国有一家就是做飞机模型送礼物的,用人民币算的话35个亿,航发这个东西我们谈谈,咱们给提一个目标,小目标,往5个亿奔。深圳企业在研发的底蕴上比西安企业强不了多少,但是市场的底蕴,这种强烈地想把企业做大的动力,两地有相当大的差距。
8、搞全世界有名的军工展
问:空港新城正在大力发展航空维修制造产业,我的问题是,如何进一步用好这些优势资源,特别是在军民融合方面能够有所突破,来促进航空维修制造产业在空港新城的聚集发展?
答:您的问题提得非常好,西咸新区非常著名,也是非常吸引我们的地方,我认为西安真的缺一个一定要搞到全世界有名、全中国有名的军工展,一开始就高规格,能不能第一届就由中央军委、中央军民融合委员会主办,西安市政府承办,第一家开张就5000个展位,我觉得这个可以好好地规划一下,我们有这个想法,我不跟政府要钱,只要同意搞,西安这个地方不缺技术人员、不缺人才,最缺的就是民营企业和市场化的意识,这样我才尽到一个顾问的职责!
受苹果公司新规定影响,微信 iOS 版的赞赏功能被关闭,可通过二维码转账支持公众号。
